因美元走强和库存猛增,令需求忧虑升温,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 期铜20日再度重挫收低。LME指标三个月期铜收盘下跌88美元,报收于3,342美元/吨,盘中铜价一度低见3,259.50美元/吨低点。库存方面, LME铜库存猛增15,425吨,为9月4日来最大单日增幅,至40.91万吨,为2004年1月来最多。
库存的大幅增加增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。Calyon分析师Robin Bhar表示,“需求不再,库存不断增加,市场将有更多痛苦。” 同时,美元兑欧元上涨,令金属价格承压。Triland金属分析师Michael Khosrowpour指出,金属走势或多或少和美元相关,但总体来看市场人气依然疲软。后市来看,有分析师表示,因当选总统奥巴马就任,金属价格本周可能走稳。此外,市场观察人士也在等待本周稍后中国将公布的第四季国内生产总值(GDP)数据,以寻找中国经济体质的进一步线索。根据调查,分析师预计中国第四季经济成长可能为7.0%,第三季为9.0%。
消息面上,国际铜业研究小组(ICSG)周二表示,经季节调整后,2008年 10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量预估为28000吨,低于9月的65000吨。1~10月期间,经季节调整后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过剩308000吨,全年同期供应过剩265000吨。2008年前10个月,全球精炼铜使用量较2007年同期增加2.8%或408000吨,同期产量增长3%或448000 吨。从各国来看,中国是全球精炼铜使用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,2008年前10个月精炼铜使用量较2007年同期增加12.7%。但其他三大主要铜市场—— 欧盟、日本和美国铜使用量依然低迷,分别下降2.8%、1.9%和10.3%。此外,ICSG的数据还显示,2008年前10个月,全球矿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0.6%,铜精矿产量下降163000吨或1.6%。其中,中国、刚果、秘鲁和美国铜矿产量同比增加,但智利铜矿产量同比下降3.3%,因矿石等级降低、劳工问题及运作问题影响。
国内市场来看,从国内的铜进出口形势来分析,国内的铜需求仍然在增加。由于消费并未好转,因此进口的增长表明隐性库存可能在增加,而部分企业也在价格较低时增加库存,这将对铜价产生支撑。据海关数据,11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为217214吨,12 月比11月增加了近7万吨,而由于目前国内下游消费企业开工率低迷,铜材进口量不断下滑,因而新增的铜进口将主要反映在精铜的进口上,预计12月我国精铜的进口量可能达到近20万吨。而对于国储收购铜对国际铜价的影响,有分析指出,由于目前全球铜市场的供应过剩量并不是十分地庞大,因而国储的收储将会有效地减少全球的铜过剩量,并对铜价带来强劲的支撑。
综合来看,尽管国内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会有3~6个月的滞后期,但随着中国一系列保增长政策措施陆续出台,铜价开始从前期的极度恐慌中修复回升。而中国进口的大量增加和国内下游企业的买入也对铜价带来了支撑,国储的收储更是推动铜价回稳的中坚力量。即使这种力量目前还不足以推动铜价强劲回升,但至少意味着后期铜价的下行空间已经受到限制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